2021年9月17日,由湖南埃普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举办的行微致远 矫若游龙-第三届全国介入医师病例大赛半决赛(下半场)在线上成功召开。会议特邀西安市人民医院宫卫东教授,青州市人民医院姜文昌教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雷振武教授,福建省肿瘤医院林海澜教授,天津市第三医院于长路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张雯教授,辽宁省肿瘤医院郑文恒教授主持会议,8名来自全国的介入精英,进行了激烈的角逐,最终角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二名,三等奖五名,四名参赛嘉宾晋级全国总决赛。比赛圆满落幕!
开场致辞
宫卫东教授首先逐一介绍了参加本次比赛的嘉宾,向所有与会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同时感谢湖南埃普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提供的这次学术交流平台。宫教授表示,埃普特公司在外周介入领域,致力于与术者并肩同行,为临床提供一站式栓塞介入器械诊疗方案,同时,他们通过搭建中青年术者分享和竞技的病例平台,不断深化介入的规范化诊疗,促进介入栓塞领域的发展。宫教授寄语参赛嘉宾:1,比赛忌骄忌躁,应以平常心看待,充分展现自己自信且又专业的形象;2,半决赛的选手都很优秀,抓住主要矛盾和细节是要点之一;3,比赛不仅仅只是竞技,更是一次学习他人,提升自我的好时机。最后,宫教授预祝会议圆满成功,参赛嘉宾取得优异的成绩,晋级总决赛!
雷振武教授详细介绍了比赛规则,每位参赛嘉宾病例汇报时间为10分钟,汇报完毕后,点评嘉宾围绕病例的内容进行点评与提问,评委围绕术前检查、病情分析、手术过程、器械选择策略、器械创新应用、栓塞处理、病例总结、主题相关八个方面进行评分,选手最终得分为评委评分的平均分(去掉最高分及最低分)。随后,雷振武教授宣布比赛正式开始。
专题讲座
张雯 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远桡入路在外周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姜文昌 教授 青州市人民医院
《桡入路TACE+HAIC治疗肝癌并网膜转移一例》
病例比赛
王旭天 医生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照日荣光净,惊风锐浪翻-原发性肝癌TACE治疗病例分享》
诊疗经过:患者女,59岁,既往C-TACE 2次,肝癌射频消融术,服用药物Sitravatinib+替雷利珠单抗,索拉非尼,仑伐替尼。患者具有乙肝及2型糖尿病。实验室检查示:凝血PT 12.8s,肿瘤标志物:AFP 1126ng/ml。胸部CT示双肺多发结节,考虑转移,腹部CT示肝右叶新发肿瘤病灶。诊断:1.原发性肝癌 CNCL IIIb期,2.肺转移癌,3.乙肝肝硬化,4.2型糖尿病。行肝动脉C-TACE并支气管动脉栓塞。患者术后3天ALT 42U/L, AST 83U/L, Tbil 21.5mmol/L,ALB 31.6g/L,进一步接受二线TKI联合PD-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术中使用APT器械:5F SIM1 管、2.6F Instantpass微导管、0.014”微导丝。
病例总结:原发性肝癌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肝功能的保护;TACE术中超选择插管不但可以提高栓塞效果,也可避免肝功能损害;APT Instantpass微导管材料优良、结构精巧,能更好地进行超选择插管。
张健 医生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观山海,看海天开阔-Instantpass微导管治疗肝血管瘤一例》
诊疗经过:患者女,55岁,因“上腹部胀闷不适半年,检查发现肝多发血管瘤10日”入院。查体:剑突下轻度压痛,余腹部查体(-)。C-P分级A级,腹部增强CT示肝内多发血管瘤,最大:4.1*7.2cm。腹腔干造影,见肝内多发落雪花样肿瘤染色(树枝挂果样肿瘤染色),结合术前CT检查,符合肝内多发肝血管瘤影像学表现。诊断:肝血管瘤。参考指南,行TAE治疗。术后影像学示:碘油沉积良好,达到完全栓塞。术中使用APT器械:5F RH造影导管,2.7F Instantpass 微导管。
病例总结:TAE是肝血管瘤治疗的有效手段,通过DSA造影,根据肿瘤具体情况选择栓塞血管,经过精准、全面的血管瘤供血血管的选择和栓塞,可以使血管瘤纤维化,终止肿瘤生长,促使瘤体缩小,临床症状改善,达到治疗目的。APT Instantpass微导管因其薄壁大腔、管身硬度递变,易推送等特点,在肿瘤介入治疗领域具有一定优势。
张子寒 医生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刚柔并济,指随心意-介入栓塞治疗肝动脉假性动脉瘤一例》
诊疗经过:患者男,56岁,反复腹痛伴呕血5日。患者2021年3月因感染性心内膜炎伴瓣膜穿孔,于外院行二尖瓣瓣膜置换术,术后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2021年6月外院随访MRI返现肝门区占位,予以抗感染治疗。2021年8月外院增强CT示肝门区占位增大,考虑肿瘤可能,原左叶病灶消失。患者实验室检查血常规:11.78×109/L,肝功能TB/DB 180.3/152.4 umol/L,ALT/AST 281/373U/L,ALP 711U/L,r-GT 904 U/L,显示患者消化道出血,梗阻性黄疸,感染。影像学检查符合假性动脉瘤表现,造影诊断确认为肝动脉假性动脉瘤。经APT微导管以弹簧圈栓塞破口及近端与远端血管。栓塞后,患者消化道出血症状,胆红素较前明显升高,行PTBD。两天后,胆红素下降。四天后,患者上腹疼痛合并发热,行胆囊穿刺引流,术后腹痛及发热症状逐渐改善,血色素逐渐回升。
病例总结:肝动脉假性动脉瘤临床罕见,病因多为动脉硬化,感染,先天性动脉中层缺陷,动脉炎性疾病;目前认为介入栓塞是首选治疗方式,血管腔内栓塞假性动脉瘤是迅速有效的治疗方式;处理假性动脉瘤的同时,也应该处理相关并发症。
林文集 医生 泉州市第一医院
《“咯”不容缓—致命性大咯血介入诊治体会》
诊疗经过:男,71岁,“反复咯血4天”。实验室检查示:1、血常规:白细胞11.78×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89.7%,C反应蛋白57.93mg/L;2、血气分析:酸碱度7.399,二氧化碳分压49.9mmHg,氧分压66.8mmHg,钠离子浓度142mmol/L,钾离子浓度3.5mmol/L,乳酸浓度0.7mmol/L,氧饱和度93.1%。5月21日急诊肺部增强CT示右肺上叶病灶,考虑感染性病变。给予“抗感染、止血”对症治疗,患者自行回家。5月25日就诊急诊科过程中突发大咯血,伴呼吸心跳骤停,立即予“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肾上腺素静推强心”等抢救,约10分钟后恢复自主心率,神志不清。血气分析示乳酸浓度8.6mmol/L。急诊肺动脉CTA示右肺上叶占位性病变,出血性病变可能,右肺感染并空洞形成,较前明显进展,右肺中叶支气管截断。诊断:1.活动性咯血,2.呼吸心跳骤停,心肺复苏术后,3.重症肺炎4.右肺上叶空洞,5.急性肾损伤,6.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乳酸酸中毒,7.右侧上颌窦炎,8.双侧胸腔积液伴双肺下叶部分膨胀不全,9.左肾结石,10.高血压病待排。行支气管动脉栓塞+肺动脉栓塞治疗,并纤支镜清理气道避免血凝块、分泌物堵塞气道,给予抗感染、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 术中使用APT Instantpass 2.1F微导管。
病例总结:血管内介入治疗成为大咯血治疗的重要手段,发挥多学科综合救治,提高手术成功率,重视肺动脉源性大咯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高佩刚 医生 吉林市人民医院
《行稳致远,进而有为—远桡TACE病例分享》
诊疗经过:患者男,53岁,发现肝癌1月余,既往肾病综合征30余年,丙肝及高血压1月余。一次TACE术后1月。输血史:约30年前多次血浆输血史。化验:血常规及肝功未见明显异常,AFP:4.27ng/ml辅助检查示彩超示肝占位病变。肝脏MRI增强示肝脏第Ⅷ段占位性病变考虑肝癌。肝脏MRI平扫+增强:肝脏第Ⅷ段占位性病变,考虑肝癌。2.3x2.1cm肝功能Child分级A级。诊断:原发性肝癌Ia期。拟先TACE后+序贯消融。局麻下左手鼻烟窝远桡动脉穿刺,APT 5F桡动脉鞘,APT 125cm 5F多功能导管经桡动脉上行左锁骨下动脉进入降主动脉,勾选腹腔干靶血管,高压注射器造影,APT Instantpass(2.4F,150cm)微导管超选择亚肝段栓塞,栓塞,观察5分钟后再次造影栓塞,拔管后纱布块及弹力绷带穿刺点包扎止血2小时。随访mRECIST为CR。
病例总结:远桡手术具有以下优点:舒适术后即可下地,术后压迫时间短;出血并发症少(骨筋膜室综合征极低);桡动脉闭塞发生率低,缺点是穿刺难度大,学习曲线略长,选择何种入路方式,应交由病人选择;APT微导管在临床应用中具有以下优势:优异的头端结构,更容易超选成功,减少手术时间;不使用导丝也可以顺利插入靶部位,可以防止手术过程中因先行使用导丝引导而引起的术中血管痉挛和血管损伤及术后血管闭塞;在多重性分支血管内超选,可一边推注造影剂一边选择血管分支,由此大大地缩短了手术时间及曝光时间。
张致远 医生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曲径通幽”—一例特殊肝癌的治疗》
诊疗经过:患者为79岁老年男性,因头晕呕吐入院。住院期间发现肝脏2段&3段肿块,既往多种疾病。影像学可见病灶有包膜,未侵犯周围血管。为1B期肝细胞癌。先后行两次栓塞。随访发现肿瘤标志物反复。2020年4月,复诊发现门脉癌栓,使用载药微球栓塞。
李宝华 医生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
《“微创止血 介入先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腹腔出血行动脉》
诊疗经过:患者女性,44岁,上腹部胀痛伴巩膜黄染2周,于当地医院上腹部平扫CT提示胰腺钩突部占位,胆囊结石伴胆囊炎,无肝炎、手术。实验室检查示ALT 136 U/L,AST 109 U/L,HGB 109 g/L,CA-199 98.3 IU/mL。初步诊断:胰腺占位,胆囊结石伴胆囊炎。气管插管全麻下行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留置腹腔引流管。术后病理回报:支持坏死性上皮样肉芽肿性炎伴化脓性及纤维组织增生,部分腺上皮轻-中度不典型增生。术后七天,腹腔引流管出血,予以补液,去甲肾上腺素治疗,造影检查,确认出血点及责任血管,栓塞。术后撤去去甲肾上腺素,共输注红细胞3U,复查血常规:RBC 3.21 10^12/L、HGB 91g/L。
病例总结:1.文献报道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腹腔出血的发生率为5.7∽18%,也是最严重并发症之一;由于吻合口多,造成出血的原因复杂;因此保守治疗同时首先查明出血原因,处理的难点在于把握合理的干预时机及选择合适的干预方式;2.血管造影是诊断和治疗PD术后腹腔出血的常用手段,对于不伴胰瘘及腹腔感染的PD术后晚期出血,其已成为首选治疗方法,其有效率可达80.0%∽100.0%;3.对于PD术后腹腔出血,血管造影要仔细,可疑血管均分别行造影检查;同时保证造影剂流速、流量,必要时微导管超选行相关分支血管造影;3.该病例PD术后出血量大,生命体征不平稳,在血管造影发现责任动脉,且血管开口“刁钻”情况下,应用埃普特预塑形微导管进行超选择性插管及栓塞,微弹簧圈通过顺利,且不嵌顿;止血效果“立竿见影”,为外科手术“保驾护航”。
张炜浩 医生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多路联合 精准击破—介入、靶向联合免疫治疗晚期肝癌一例》
诊疗经过:患者男性,58岁,患者20204月突发上腹部疼痛不适,5月4日于外院行腹部CT示:1,肝右叶占位;2,胆囊结石。2020年5月上腹部增强MRI示:1,肝右叶恶性占位病变,混合型肝癌可能,伴门脉右支受累可能;2,胆囊结石;患者既往30年乙型肝炎病史。实验室检查示AFP 4108ng/ml。影像学检查可见肝右叶病灶。入院诊断为原发性肝癌(BCLC C期),乙型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行TACE联合HAIC治疗。术后第三次入院复查MRI,示肝内病灶明显缩小坏死,AFP下降至正常水平,评价为PR。后续继续进行其他治疗。术中使用APT器械:2.7F-130cm微导管。
荣耀时刻
八位参赛嘉宾完成精彩的病例展示后,经过评委评分和观众线上投票,最终结果公布:
一等奖:张子寒
二等奖:张炜浩 、林文集
三等奖:张健、高佩刚、张致远、李宝华、王旭天
最佳人气奖:张炜浩
晋级嘉宾:张子寒、张炜浩、林文集、张健
会议总结
于长路教授表示,今天的比赛很精彩,参赛嘉宾提供的病例类型丰富,病例诊疗规范,专家点评专业,为我们日后的诊疗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于教授认为,介入器械的国产化替代仍然任重而道远,埃普特医疗公司为我们提供了质优价廉更符合中国介入手术需要的产品,希望大家积极支持。同时,也希望埃普特公司能结合临床需要,研发更多更好的产品,服务临床,造福患者。最后,于教授再次向所有与会嘉宾、向湖南埃普特医疗表示感谢!向四位晋级选手表示祝贺,祝福他们在全国总决赛中能够取得优异成绩!
第三届全国介入医师病例大赛全国半决赛(下半场)就此圆满落幕。下一站全国总决赛,敬请关注!